王春生教授: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非常凶险。据统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死亡率为50%,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在我国,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逐年且加快上升,因为我国高血压人群比例非常大,特别是年轻高血压患者生活节奏加快,对自身健康往往不够重视,不积极服药治疗,这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untreated hypertension)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我国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特点是,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且发病年龄较轻。
《国际循环》:请您谈谈目前我国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情况。
王春生教授: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非常凶险。据统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死亡率为50%,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在我国,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逐年且加快上升,因为我国高血压人群比例非常大,特别是年轻高血压患者生活节奏加快,对自身健康往往不够重视,不积极服药治疗,这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untreated hypertension)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我国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特点是,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且发病年龄较轻。
急性主动脉夹层以往常因为胸痛被误认为是心肌梗塞,随着对夹层的认识逐步提高及CT的普及,临床医生能够明确诊断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该疾病的诊疗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教育中基本没有这个疾病,全国除了从事心脏外科的医生,其他医生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知之甚少,甚至从来没有遇到过。我们希望通过论坛进一步增加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因为这种疾病来势凶猛,如果不能马上鉴别,后果将非常严重。虽然现在医院为心肌梗死建立了绿色通道,造影可以及时开展,但部分夹层患者被误认为是心肌梗死而送往导管室,等到造影发现急性主动脉夹层对治疗来说就非常被动。鉴于该病与心肌梗死类似的特殊性,及发病率逐步增加,心血管医生等广大医务工作者应提高警惕。
《国际循环》:请您介绍瓣膜病外科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王春生教授:瓣膜病是成人心脏外科约占50%的最常见的疾病。心脏瓣膜病在发展中国家80%为风湿性,现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几乎没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也许在未来20年,中国由风湿性原因引起的瓣膜病会逐步减少,而老年退化性瓣膜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退行性瓣膜病会逐步增加。
瓣膜病外科也代表了心脏外科的发展历史。人造瓣膜经过40年的改进,尽管尚非十全十美,但基本上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瓣膜病外科治疗的整体发展趋势是,由于我国以往风湿性瓣膜病发病年龄较轻,所以90%采用机械瓣,10%采用生物瓣,但在美国可能60%的患者用生物瓣,40%用机械瓣。我国瓣膜病的患病年龄在逐步增加,年龄越大瓣膜病的比例也越大,机械瓣应用会逐步减少,生物瓣应用则会逐步上升。
再则二尖瓣关闭不全中腱索断裂增加。西方发达国家二尖瓣关闭不全几乎80%可以修复,在中国较大型的医院60%可以修复,但平均起来只有10%可以修复,总的趋势是二尖瓣关闭不全修复的比例在逐步增加。整体来看,修复比换瓣更安全有效。修复的疗效还与医生的经验有关,经验越多疗效越好,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未来还会逐步提高。
另外随着微创技术的进展,及机器人用于心脏手术,微创小切口瓣膜修复或瓣膜替换手术甚至可称为介入心脏瓣膜外科/支架瓣膜在瓣膜病治疗中的应用仍在探索之中,尚未普及。
《国际循环》:因为这次心脏病学会议即包括内科也包括外科,您能谈谈未来心内科和心外科的合作发展趋势是如何的吗?
王春生教授:实际上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治疗的是同一类疾病,只是不同治疗方式,是不同的科室医生在工作。内外科的合作应该是永恒的,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如冠心病曾都是在内科治疗,随着外科手段的逐步改进,冠心病通过介入或搭桥手术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另外房颤最初也是内科疾病,现在也可以通过介入等外科手段治疗。心脏内外科医生有很多合作机会,应互相了解,对各自不同的领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如心衰也是属于内科疾病,但也有很多外科手段如辅助装置、移植等。对一种心脏病的治疗,应选择最合理的办法,适合内科治疗的就在内科治疗,适宜外科治疗的选择外科治疗。心脏内外科医生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不存在对立而应共同合作,提高心脏疾病的整体诊疗水平。
《国际循环》:您能谈谈心脏外科论坛的热点情况和相关特点吗?
王春生教授:总的来说,最近几年心脏外科的进展不如心脏内科迅速,学术会议规模也不如内科。外科基本上是依靠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只需依赖少量的手术器械,在研究等方面投入并不多。而内科应用大量的药物,得到很多的支持和投入。这次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以内科为主,加上时间紧,选题比较仓促,准备工作有所欠缺,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有助于我们从内科的发展中吸取经验,争取在明年的会议中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