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还在逐年增长。虽然心脑血管疾病难以治愈,但可以有效预防。因此,当务之急是对尚未患严重疾病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筛选出高危人群,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防止严重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以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为典型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病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大动脉(如主动脉、颈动脉等)的病变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尤为密切。对目前已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进行干预,可有效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动脉结构和功能检测不仅有助于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特征,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更重要的是,可以为高血压前期或糖代谢异常的人群提供一种新的危险分层的手段,筛选出其中的高危人群,并进行及时的干预,预防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大动脉弹性功能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测量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2)通过脉搏波波形分析,计算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 AI);3)使用超声成像的手段,直接检测某个表浅动脉的管壁的可扩张性和顺应性,计算可扩张性系数和顺应性系数。PWV能够很好地反映大动脉僵硬度,可以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最近,PWV已被欧洲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纳入危险分层检测指标体系。但PWV受到血压影响,对测量技术的要求高,敏感性较差,不易发现非常早期的动脉弹性功能变化。临床上常用颈-股PWV和踝-臂PWV。AI能够较敏感地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检测方便。但是,AI易受身高、心率等因素影响,目前尚没有正常值。顺应性系数和可扩张性系数能够准确地反映所测量的一段动脉的弹性,测量方法有一定难度,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
无论是脉搏波传导速度,还是反射波增强指数,或其他方法,所有的动脉检测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例如,反射波增强指数可能更适合检测年轻人,因为年轻人从中心动脉到外周的压力放大效应更明显。而年长者适合使用脉搏波传导速度技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准确可靠地检测动脉结构和功能病变,很多时候都需要联合使用这些技术。
上述的几种测量方法都需要特殊的设备和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检测技术在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因此,发展更为简单有效的检测技术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早在20世纪初,一些研究已经注意到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可以反映动脉血管的弹性功能。如果动脉弹性良好,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也相应增加。当动脉硬化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增高不明显,甚至可以下降,脉压因此增大。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提供不同生理情况下的一系列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得到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关系。一些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ASI)可以反映动脉硬化程度。我们把AASI定义为1减去舒张压与收缩压的回归斜率(Hypertension 2006;47:357-364)。AASI与PWV密切相关,可以独立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
最近,我们综合使用多种动脉功能检测方法,研究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Hypertension 2007;50:333-339)。在浙江省景宁县的14个自然村,选择733名研究对象(12岁以上),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量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踝-臂PWV。单纯夜间高血压的诊断标为夜间22至早上4时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值≥120/70mmhg,而白天即上午8点至18点的血压均值<135/85mmhg。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高达10.9%(n=74)。与血压正常者、白天高血压患者和全天高血压患者相比,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年龄偏大,夜间脉搏较快,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以及血糖较高。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的桡动脉和中心动脉的反射波增强指数、踝-臂PWV以及AASI等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图)。
随访两年后,33.3%的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发展为全天高血压,33.3%仍为单纯夜间高血压。通过该研究,我们发现,中国人群中单纯夜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现象。而且,单纯夜间高血压也并非良性现象。单纯夜间血压升高,也可导致明显的血管功能病变,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夜间高血压难以通过常规血压测量诊断,因此,当动脉弹性功能明显下降时,应该考虑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是否存在单纯夜间高血压。
该研究提示,现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尚不完善,不全面。检测动脉尤其大动脉的结构与功能病变,无疑是心血管病危险分层的一种新方法。对尚处在高血压前期、有单纯夜间高血压的患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大动脉功能的检测,筛选出其中的高心血管风险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最大限度地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所导致的死亡。